【材料鏈接】
“八毛門”事件:2011年8月,陳先生剛出生的兒子因腹脹就診于深圳市兒童醫院,醫生疑為先天性巨結腸建議手術。陳先生拒絕手術,帶兒子到廣州一所醫院就診,醫生開了8毛錢的開塞露,患兒癥狀緩解。陳先生就此懷疑兒童醫院過度治療,要求退還住院費,賠償10萬元。有媒體為此刊出“嬰兒病情誤診要做10萬元手術,最終吃8毛錢藥痊愈”的報道,一時間深圳市兒童醫院遭到一邊倒的指責,醫患之間又一次被推到對立面。此后患兒的病情惡化。10月28日,該患兒在武漢同濟醫院確診為先天性巨結腸并接受根治術,患兒父親向深圳市兒童醫院書面道歉。
“錄音門”事件:9月21日,患兒小涵因患手足口病,被送到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治療,隨后經歷治療、回家、重新返院治療一系列波折。此期間,患兒父親因對醫生的做法產生質疑,要求全程參與專家會診討論并進行錄音。乃至于發展到每一個醫囑、談話,甚至會診過程都要錄音的地步,而醫生更是要求每個診療過程都要家屬簽字。
“死嬰門”事件:10月26日清晨,孕婦劉冬梅在佛山市南海區紅十字會醫院誕下一嬰兒。護士告知是女嬰,已死亡,隨即將嬰兒裝進塑料袋,扔進廁所。約20分鐘后,親屬趕到查看發現,“死嬰”未死,仍在蠕動,且是一名男嬰。
【事業單位面試模擬題】
一段時間以來,“八毛門”“錄音門”“死嬰門”事件引發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和深刻地思考,使醫患關系又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。對此,談談你的看法。
【熱點評述】
“八毛門”、“錄音門”、“死嬰門”等事件是醫患之間緊張關系的縮影,具體表現為責任和誠信的缺失。
在我們的生活中存著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,而涉及生命健康的醫患關系顯然是重要的一種關系。之所以醫患關系一出現不和諧就會被社會發酵并推上風口浪尖,也是因為其重要性使然。從題目中列舉的幾件事我們看到,一方面當患者對醫生和醫院充滿不信任時,就延誤了對病癥的及時治療,付出了更多的金錢和精神代價,同時也增加了醫生和醫院的精神負擔,甚至干擾對病人的治療。另一方面當醫生和醫院沒有盡到診治責任時,就會嚴重影響病人的治療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,從而激化醫患矛盾,產生惡性循環,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,后果不堪設想。
事實上,醫患之間的緊張關系整體來說誰對誰錯,誰是起因無法考證,這就像雞和蛋誰先有的誰一樣。更何況就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說,出現醫患矛盾的案例,也并不為奇。但也不能不重視,而且應該高度重視,防止蝴蝶效應。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,又說要對癥下藥。所以,我們必須從多方面來分析矛盾根源,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全面化解。
第一,醫護人員職業責任感不強。個別醫護人員對所從事職業的特殊性重視不夠,責任感不強。導致馬虎大意,出現重大事故。
第二,患者及家人缺乏理性的認識。絕大多數醫護人員是認真負責的,患者及家人不能被個別案例所影響,帶著深度的有色眼鏡去對待所有的醫護人員。要知道,醫院才是正規的治療途徑,對醫護人員應有基本的信任。
第三,醫院管理不到位,過于關注經營收入。個別醫院過于關注經營收入,忽視了對醫護人員職業素養的培訓和監督,致使醫德醫風滑坡。
第四,監督處罰機制不夠完善。對于新出現的情況,相關制度和法規存在著漏洞,致使某些情況下,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無法可依出現自行其事的亂象。
第五,相關制度改革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。醫療制度改革是項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,具有復雜性和系統性,難度很大,卻又非常重要。醫院和醫生 “向錢進”局面必須扭轉,循序漸進的改革有必要堅持下去。
綜合以上原因,我們要多管齊下,采取綜合性的措施早日解決緊張關系,規范就醫秩序。
第一,醫護人員要加強自身職業道德。救死扶傷、治病救人歷來是被認為高尚的行為,其從業者更是被人所尊重。所以,廣大醫護人員尤其要加強自身職業道德,本著高度負責的態度診治每一個患者和每一個病癥。不管癥狀輕重也不管是誰來看病,永遠要謹記“生命大于天,救人是本份”的道德理念,堅決杜絕馬虎大意和不負責的態度和行為。遵守相關規定,堅決禁止以收受紅包為代表的腐敗行為。
第二,醫護人員要不斷提高職業技能。個別醫生存在著誤診行為,并導致了嚴重后果,這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。所以,醫護人員要不斷提高職業技能,準確判斷患者的病情,這樣才能做到對癥下藥,產生藥到病除的療效。所以,醫護人員要嚴格要求自己,積極學習,提高患者對醫護的信任感。這也有利于自身的成長和進步。
第三,患者要理性看待個別醫療事件。我國存在著看病難的現實,醫療資源還不夠豐富,醫護人員工作量比較大。不能以個別醫療事件為理由全面否定絕大多數負責的醫護人員。要對他們抱有基本的尊敬和信任,要做好配合。當然這不表示一味的信任不能質疑,但是要理性不能走極端,
第四,醫院加強相關制度的完善。醫院及時公開患者關心的費用、流程等問題,醫護人員要準確全面告知病情和風險。設立貨真價實的投訴和意見的平臺和制度,創新醫患定期對話機制,及時檢查自身的不足,持續提高醫療水平和完善服務水平。
第五,國家出臺專項法規規范醫患問題。有鑒于現在出現了一些醫患緊張的案例,為了更好的在新時期適應新出現的情況,國家相關部門有必要研究出臺一項專門的法律法規,規范就醫秩序,讓相關人員有法可依。
第六,研究制訂全面的監管平臺和相關機制。要從機制上落實全民監管,不能僅僅依靠政府職能部門對醫療秩序的監管,要建立群眾式的第三方監督機構并建全其機制。提高對事件的反應效率,把可能出現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。
第七,堅定不移的做好醫療制度改革。醫療制度改革事關根本,也是系統解決醫患矛盾的重要保證,必須要改下去且改好。小平同志說,摸著石頭過河。其要義是過河而不是一味的摸,可以小步慢跑但要堅定不移。另一方面,對于已經取得的成果一定要保持和完善。
最后,我們相信在全社會的努力下,無論是出現醫患問題還是其它問題,都會最終解決好。讓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,從我做起,樹立榜樣,添磚加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