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材料鏈接】
2011年7月2日下午1點半左右,杭州一處住宅小區內,一名2歲女童從10樓突然墜落,在樓下剛巧路過的居民吳菊萍奮不顧身地沖過去用雙手接住孩子,致左手臂多處粉碎性骨折。發生在杭州一小區這驚險而感人的一幕,讓無數網民動容,吳菊萍被稱為“最美媽媽”。
2011年8月27日,江蘇省南京市白下區韓家苑小區84歲的胡姓老太太眼看著要從4樓窗口跌落下來,在附近賣水果的58歲的薛明秀大媽奮勇向前,欲用手去接住老太太,最終老太太砸到薛大媽的右臂上,最后摔在地上。薛大媽不顧自身危險,在生死關頭敢于伸手去接墜樓老太太的行動,帶給了我們持續的感動,被網友稱為“最美大媽”,被群眾自發推舉為道德楷模。
【熱點分析】
這一系列感人的事跡也觸發了我們深深的思考,在這些平凡的“小人物”身上,究竟有什么樣的力量震撼著人們的心靈,激勵著億萬民眾?他們又為何能讓廣大人民群眾備感溫暖,淚水充盈?
“小人物”之所以帶來大感動,是因為他們平凡而真實,樸素而高貴,善良而堅強,真誠得讓人感動。仔細分析不難發現,這些給我們帶來大感動的先進典型,確確實實是我們身邊的“小人物”。他們是老百姓中的一員,是生活在我們身邊毫不起眼的普通人。他們大多工作在平凡的崗位,生活在普通的環境里。在他們的日常生活里,很可能既沒有慷慨激昂的豪言,也沒有驚天地、泣鬼神的大壯舉,只是以樸素的道德情感,以做人的基本良知和勇于擔當的執著信念,影響和帶動著身邊的人。
“小人物”之所以帶來大感動,是因為他們身上蘊藏著深厚的中華民族傳統精神,處處體現著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堅守。中國歷來是一個重德行、貴禮儀,具有深厚道德素養的國度。我們也不必諱言,經濟體制深刻變革,社會結構深刻變動,利益格局深刻調整,思想觀念深刻變化,讓身處社會轉型期的國人道德觀念受到沖擊。在利益的分化與侵蝕、觀念的多元與錯位面前,一些人開始變得冷漠無情,自私自利,更有甚者,甚至于對道德的正常成長感到茫然不知所措,以至于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和動力。從這些“小人物”所帶來的大感動中,我們不難發現,在人們的心目中,基本的價值觀和善惡判斷標準一直存在,美好的道德操守從來沒有被顛覆,我們的社會仍然充滿著正氣,好人終究會得到公眾的尊敬和膜拜。
“小人物”帶來的大感動也啟示我們,“草根愛心”滋潤大地,亦能釋放巨大能量,他們需要呵護、贊美,也需要褒揚、稱頌。“小人物”并不“小”,他們的一舉一動、一言一行,讓我們看到了人間大義,感受到了社會正氣,他們將社會的人文關懷、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展現得淋漓盡致。在他們身上,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熱淚盈眶,總有一種精神讓我們格外感奮,總有一種感動讓我們持久難忘。這種力量、精神和感動正是我們社會最需要的精神資源。
目前,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。在推進實踐中要讓抽象的核心價值體系變得生動具體、充滿生機和活力,離不開各類先進典型的示范和引領。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維護和建設,既需要偉大英雄事跡的感召,也同樣離不開“草根愛心人物”的滋潤。偉大的時代,的確需要英雄,需要宏大敘事,需要極具號召力的“引路人”,但偉大的時代,也同樣需要一個個具體而真實的“小人物”來推動,需要他們真實樸素的情感來感召。他們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積極實踐者,是一本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生動教科書。“小人物”的一個個光輝的名字或者“代號”,就是一張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精美名片。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個個感人故事,就是一臺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播種機。